后来★,这篇描写大垭乡变化的文章《危房改造圆百姓★“安居梦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大垭乡住房安全保障之变》发表后★,我收到许多读者的反馈,他们有的是大垭乡的村民★,有的是被大垭乡美丽风貌吸引的游客★。他们告诉我Z6尊龙全站,我的文字让他们看到了山垭里的希望,他们想为这份★“希望★”添加一抹色彩。
其实,经过这次采访,我的心里有了一个答案:站在历史的风口,我们要扛起新闻工作者的责任、践行新闻工作者的使命,我们的笔下既要有个人的命运,也要有时代的洪流;既要有浓缩的世界★,也要有岁月的变迁,要用一字一句★、一言一语,传递★“向上”的力量★,拉近心与心的距离。
其实★,答案远远不止这一个★。如果说,传播有“温度”的新闻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,那么百姓视角则是传递有“温度★”新闻的路径。新闻工作者要迈进群众的门槛、走进群众的心坎,要在路上★、在基层★、在现场。只有在路上,我们心里才有时代;只有在基层,我们心里才有群众;只有在现场,我们心里才有感触Z6尊龙全站,心里有了感触才会写出有温度的作品。
【点评】什么是新闻的温度★?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,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。汪佳的几次采访甚至文末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:坚持该坚持的,改变该改变的,用心交心★,在莫衷一是中凝聚价值共识★,在悲欢离合中守护社会良知。
亲历新闻现场的当代党员杂志社记者汪佳★,今天要通过前面两个故事与大家一起探讨《什么是新闻的温度》。
今年5月,我第一次接触监督报道。也就是前面第二个故事里的市民反映九龙坡区“黄杨路立交桥”公交站附近的红绿灯时间设置不合理的问题。到现场后,我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细节。因为我知道,来到现场,我不仅仅是因为要完成新闻采写工作★。红绿灯虽小,它却关系着群众的日常出行。关系群众的事就是民生,民生为大,民生无小事★。监督报道是对时代★、对社会的深刻洞察,它照亮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,在反映民生问题的过程中折射出新闻工作者的人民情怀★。
《光明日报》的一位记者曾经说过★,作为新闻工作者,采写的每一篇报道★、制作的每一件融媒体作品,都要关心人的权益、尊重人的尊严、呵护人的心灵★、展现人性的伟岸。我们需要一个滚烫的心肠。
跟许多优秀同行相比★,我在新闻这条路上还走得不够远、不够深★,但我愿意在时间的长河里★,翻山越岭,努力做一名有温度的新闻工作者★:坚持该坚持的★,改变该改变的,用心交心★,在莫衷一是中凝聚价值共识★,在悲欢离合中守护社会良知。
故事一:2019年4月,因为采访★,党刊记者汪佳乘坐5个小时的大巴车来到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大垭乡。在这里★,村道两旁的房屋既坚实又有少数民族的特色,一扇扇玻璃窗洁净透亮。这些景象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。
采访时★,驻乡扶贫工作队的队员向我介绍★:为让群众住得安心、舒心,在进行住房改造时★,他们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喜好,以当地乡土元素为切入点★,给群众住房设计了飞檐★、坡屋顶、雕花窗★、穿斗梁、木板墙等部件。
大垭乡唐家坝村民李勇华还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:“我们这里修得这么好★,我有什么理由不感谢党,不努力上进呢!”
汪佳: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大垭乡是一个长在山垭里的乡镇,此前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。在我的认知里,深度贫困乡镇的住房条件是“不可观的”★。然而★,当我乘坐5个小时的大巴车抵达大垭乡看到乡里的房屋建设情况时★,“非常意外”这四个字从心里一跃而出,乡里的情况完全不是我心里所想的模样★。
故事二:2024年5月,有市民向当代党员杂志社“民呼我为”栏目反映,九龙坡区“黄杨路立交桥”公交站附近的红绿灯时间设置不合理,行人要想从公交站走到马路对面,必须通过两处设有红绿灯的人行横道。在这个路口,当车行道都是红灯时,人行横道也是红灯。党刊记者汪佳到现场了解情况后★,实际感受了市民反映的“难★”★,并用秒表记录了过马路的时间用正常走路的速度是无法过马路的★,路面通行存在“空窗期”,路口通行效率低下★。
我用笔记录着扶贫工作队的用心★,记录着村民的畅心★,从心间到笔尖,从笔尖到心间,大垭乡的房屋不是冷冰冰的水泥建筑,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温馨家园。
联系我们
联系人:陈经理
电 话:18816179897
电 话:15762895397
公司地址: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关
村科技城E座四楼
淄博世纪尊龙凯时中国区人生就是博,尊龙人生就是博中国区,尊龙凯时人生就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