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民自治起到了关键作用。拆不拆,怎么建,居民说了算★。由11名居民组成的居民征迁自治小组,参与征迁、建设、安置、治理全过程。
一项服务模式创新★,同时探索求解社区劳动者就业难★、小微企业招工难、基层治理难等问题★,凸显着城市治理精细化的重要意义。
11月8日上午,铜陵市铜官区幸福社区的石城广场上★,一场社区招聘会正在进行★。家住附近的求职者,不仅可以直接与前来招聘的企业面对面沟通,还可以扫码注册小程序,通过手机就可以接收附近的工作岗位推荐。
始于合肥的探索★,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实现了“从一域探索向全国推广”,在全国60多个城市落地。而负责研发的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★,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★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”的转变★,直接孵化“金娃娃”企业16家★。
铜陵市狮子山独立工矿区居民安成美,今年1月份乔迁新居后,过上了舒适的生活——菜市场干净又整洁,离家步行只需5分钟;上下楼乘坐崭新的电梯,再也不用爬楼梯;医院、学校走着就能去……
文化底蕴深厚、素有改革创新传统的安徽★,熔铸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精神,创造性推动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落地转化,形成了★“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”等特色做法★,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。
狮子山之变是一个缩影。安徽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持续实施长江、淮河★、江淮运河、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,统筹推进皖南、皖西两大区域生态保护修复,持续推进★“四廊两屏”重点工程建设,让生态屏障更牢固,让生态福祉更厚实。
事业能留人,产业可聚才。安徽通过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和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,推进创业安徽行动,不断创造新技术★、新产业★、新业态★、新模式,实现技术★、人才★、资本、场景良性互动,浓厚的科创氛围、创新气息,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奔赴而来。
走进合肥市的中铁臻庭小区,宽敞明亮的住宅楼、修葺一新的健身步道、随处可见的绿植让人眼前一亮。
一边修复生态★、整治环境,一边新建家园★、打通路网,同时引进产业吸纳就业,如今的狮子山独立工矿区重焕生机,正向一座产城融合★、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嬗变★。
牢记殷殷嘱托★,安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补齐民生短板,增进民生福祉,以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,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。
蚌埠靓淮★,淮亮蚌埠★。生态环境改善,带来的居住★、商业★、产业类收益超70亿元。更重要的是,这座百余年来因水而兴的工业之城,开启了从★“跨河发展”向★“拥河发展”转变的发展新阶段★。
新能源汽车、新型显示、通用航空★、生物医药、空天信息……前沿领域捷报频传,尖端成果纷纷涌现。创新,在安徽已经成为一种驱动力量、一种鲜明气质和一种生活方式。
在新安江,皖浙两省探索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★“新安江模式”★,正着手建设新安江—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★,★“一水共护”走向★“一域共富”;在长江,一体推进治污、治岸★、治渔★,实现“滨江不见江”到“城市生态客厅”的美丽蝶变★;在巢湖,系统实施“五大工程”★“四源同治”★,巢湖水质实现历史性好转,东方白鹳舞翩跹……
安徽山川秀美。黄山、九华山★、天柱山群峰竞秀★,长江★、淮河、新安江川流不息★,巢湖、太平湖烟波浩渺,“三山三江两湖★”构成精彩的山水版图。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诗意栖居的幸福空间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道现实考题★。
很难想象★,这样高品质的小区★,是由老旧小区改造而来★。而且,小区内500多户居民实现原地回迁,交付时间还较原计划提前了6个月,有何秘诀?
随着资源枯竭★、矿山关停,因铜而兴的城区发展活力渐失,生态问题凸显。安成美清晰记得★,当初一家人住在老楼里,附近地质灾害频发★、基础设施陈旧、公共服务落后。
早高峰时段★,合肥市包河大道高架桥上车水马龙,桥上各处的68个传感器★,正实时搜集各项数据,传回后方的智慧监管中心。
过去10年,安徽全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近30%★,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。
2022年★,蚌埠启动★“靓淮河”工程。一方面切滩、拓槽、疏浚、清淤★,让主河道由原来枯水季不足200米拓宽至500米,复现“一条大河波浪宽”盛景;另一方面重新改造利用堤坡★、滩地★、河岸等近水区域,骑行道路★、沙滩、栈桥、亲水平台一应俱全,大河沿岸化身“城市客厅”★“市民公园”。
2020年8月,在位于合肥市的渡江战役纪念馆★,习强调:★“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,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★。★”今年10月,在安庆桐城市六尺巷,习指出:★“民生无小事,把民生的事情办好了,社会矛盾就少了,社会就和谐了。”
科技改变生活★,生活催生创新★。在安徽,科技进步的魅力不断释放,科技创新正在带来高品质生活。
11月初,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》发布,安徽居全国第七位;珠海航展,不少大国重器、明星装备都是“安徽造★”;11月13日,合肥正式发布规划★,计划未来3年构建城市空中交通载人运输网络……
这就是如今在安徽普遍推广的★“三公里★”就业圈服务品牌★,它聚焦社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★,借助信息化赋能,通过“政府主导推动、社会力量参与、线上线下结合”服务模式★,提供常态化就业服务。
2023年,全省PM2.5平均浓度34.8微克/立方米,比2015年下降1/3★,优良天数比率提升到82★.9%;长江干流安徽段、淮河干流、新安江干流总体水质均为优。
科技赋能★,无疑大大提高了治理效能。但要“绣★”出城市的品质品牌,绣花般的细心★、耐心、巧心不可或缺★,永不过时。
在马鞍山市政务服务中心,马鞍山市公安局行政审批科科长谢静现场演示了如何办理“无犯罪记录证明”:点击“政民通·马上办★”桌面交互终端,选择业务★,“刷脸★”核验★,证明出具,整个过程用时约40秒。
走进位于蚌埠市的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,你会改变对★“玻璃”的认知。一块比A4纸还薄的玻璃,竟能做到百万次弯折不破损,如今这项技术已实现产业化,产品广泛应用在最新款折叠屏手机和汽车卷曲屏上。
国内最薄的电子信息显示玻璃★、最硬的高铝盖板玻璃★、最轻的空心玻璃微珠……在这个老工业基地城市,传统玻璃正被施以“科技魔法”,变身新材料,切实改善着人们的生活。
明“无感”★,幸福更★“有感★”★。无证明办理★,既便利了办事企业和群众,也节省了审核查验的时间、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★,几乎让办事窗口前排大队的现象成为历史。
“走千走万,不如淮河两岸★。”一句民间俗语,道出了江淮儿女的深情。淮河穿蚌埠城而过,是蚌埠人的★“母亲河★”。
中国式现代化,民生为大。习多次到安徽考察调研,对民生福祉念兹在兹——
坚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★,好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。★“还能住进这样的房子,以前哪敢想!”合肥仪表厂退休工人田宗金★,住进了三居室的新房,脸上洋溢着笑容。返回搜狐★,查看更多
U盘大小的高性能激光传感芯片模组,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,大幅降低家庭火灾报警设备成本;一种夜晚自发光植物,白天可以美化环境,清新空气★,晚上则会像萤火虫一样发光★,化身天然的小夜灯……★“皖字号”科技创新成果,向民生领域渗透,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★。
但曾经母亲河“病★”了,给城市带来的也是“痛”。防洪排涝能力弱★,常常泛滥成灾;生态环境恶化★,“临河不见河、近水难亲水”。
数据多跑路★,群众就少跑腿★,其中的关键是打破数字壁垒,实现数据共享。截至目前★,马鞍山共打通27个数据接口、23类电子证照接口,实现50类证明材料免提交,免提交率超90%。
引入链主型企业★,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,既开辟了发展赛道★,也拓展了就业空间。据介绍,池州已签约落户商业航天项目4个,总投资111★.2亿元,正在对接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过20家。产业落地,无疑将提供大批高质量就业岗位,吸引大量高层次人才。
给桥梁戴上★“健康手环”★,让它“开口说话”,正是合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一部分★。这一工程依托信息化、数字化手段,对城市燃气★、供水、桥梁等设施进行实时监测,为守护城市安全运行建起一个立体化监测网络。
深入了解一番,这个小区更是不一般★:4栋安置楼设计了11种不同的户型,尽量满足差异化、多样化需求;老年人较多★,小区就增设了许多适老化设计★,比如在儿童活动区设置老年人座椅,降低窗户把手方便开关……
此外,依托网格化管理,社区党员、干部随时收集岗位信息和就业意愿★;通过设立在社区或商超★、银行的就业驿站★,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……建在居民家门口的就业体系★,打通了就业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★。
服务百姓生活,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★。安徽把惠民★、利民、富民、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不断激发美好生活新动能。
一个指标很有说服力★:作为曾经的劳务大省,安徽近年来人口净流入态势明显,去年合肥市人口增加21.9万。人口红利正加速转化为人才红利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人称“千载诗人地”的池州★,如今有了一张新名片——“航天城市”★。走进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★,总装车间内一枚直径3米多、全长50米的“智神星一号”火箭正待组装★,明年上半年有望实现首发★。
联系我们
联系人:陈经理
电 话:18816179897
电 话:15762895397
公司地址: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关
村科技城E座四楼
淄博世纪尊龙凯时中国区人生就是博,尊龙人生就是博中国区,尊龙凯时人生就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